智慧教室的”智慧“在哪里?
2019-11-27 10:37:09
随着科技的发展,“技术”成为引领教育走向智能信息化的强大助力。当信息化装备普及率日益升高,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改变学校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,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,成为学校思考最多的问题。
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与日益明显的教育个性化需求下,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——“智慧教室”应运而生。而“智慧教室”作为一种典型的智慧学习环境,是在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推动下应运而生的,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,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。
智慧教室概念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1988年由Rescigno提出的“Smart-Classroom”。概括来说,智慧教室是指“以学习者为中心”为基本理念,借助多种信息化技术和智能技术创设的一种能够优化教学内容呈现、方便学习资源获取、促进课堂交互开展,具有情景感知和环境管理功能的师生互动环境,从而推进混合式教学、翻转课堂、协作学习、探究学习等教学模式改革,最终达到优化教学环境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、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。
内容呈现:主要表征智慧教室的教学信息呈现能力,不仅要求呈现的内容清晰可见,而且呈现的方式要符合学习者的认知特点,有助于增强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理解和加工。“内容呈现”包括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。
环境管理:主要表征智慧教室布局的多样性和管理的便捷性。智慧教室的所有设备、系统、资源都应具备可管理性,包括教室布局管理,设备管理、物理环境管理、电气安全管理、网络管理五个方面。
资源获取:主要表征资源获取的能力和设备接入的便利程度,涉及资源选择、内容分发和访问速度三个方面
及时交互:主要表征智慧教室支持教学互动及人机互动的能力,涉及便利操作、流畅互动和互动跟踪三个方面。
情境感知:主要表征智慧教室对物理环境和学习行为的感知能力。
在“SMART”概念模型中,“环境管理”和“情境感知”两个维度是智慧教室装备的共性要求,“环境管理”维度要求智慧教室能够实现对所有设备、系统、资源的监控和管理。“情境感知”包括两个方面,一是对内的空气、温度、光线、声音、颜色、气味等参数的监控,为“环境管理”提供依据;二是利用课堂录播系统记录教学过程,利用手持设备记录交互过程、监测学习结果,从而完成对学习过程的跟踪。
智慧教室作为一个为师生提供智慧服务的系统工程,其核心环节是师生的应用。iSMART芯恒安助力智慧教室的创新与发展,只为让教学变得更高效、更简单!